欢迎访问山西省贸易学校门户网站!

logo

  • 山西省贸易学校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校新闻首页>>教学研究

基于“订单培养”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

302014/5/14 10:01:21山西省贸易学校管理员

基于“订单培养”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教学改革

---山西省贸易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典型案例之二

 案例摘要: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与苏宁电器、国美电器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合作中,针对企业岗位专业课程涉及的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开展教学改革,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构建了课岗对接的课程体系,把“工作任务搬到课堂”,形成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和任务的学习项目,开展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做到做、学、教一体,教学效果明显改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受到订单企业高度认可。

 

一、实施背景

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与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实行校企合作之初,遇到瓶颈之一是原有课程体系下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关联度弱,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要求有些脱节。解决这些瓶颈问题的关键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一是改革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二是改革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山西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形势下,电子电器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有了新要求,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深入苏宁、国美和电子电器企业调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大了教学改革力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核心课程建设,编写校本教材,使教学效果发生明显改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企业高度认可。

二、主要目标

以培养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目标,按照“职业岗位标准——岗位工作任务——教学内容----职业能力”的思路,校企合作开发“课岗对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基本单元,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对应项目课程的教学资源。编写基于工作过程为特征的校本教材。开展项目、任务和仿真教学,实现做、学、教一体。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三、工作过程

(一)改革课程体系

我们针对原有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关联度弱、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的问题,校企认真总结,积极实践,从课程体系结构、项目内容、设备师资、教学模式等方面,大胆探索,确立由“基本素质课程模块+职业岗位课程模块+岗位综合能力拓展模块”组成的课程结构,构建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内容模块化,以利于学习过程的阶段化,也利于在学校、企业之间交替进行教学或实训;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求工作过程化, 职业领域课程平台由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构成,通过人文素质课程平台模块和核心能力模块的培养,达到入职岗位标准基本要求。通过职业领域拓展模块培养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二)建设核心课程

通过对企业岗位任务分析,各专业由课程开发的专业带头人牵头,依据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标准,从课程内容、师资配备、实训和教学环境建设、教法和教学设计等层面,就每一门课程进行精心研究和实践,重点对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焊装工艺、空调安装与维修和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四门核心课程教学建设,确定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开展项目、任务、仿真教学,实现做、学、教一体。

依据教育部教职成厅[2012]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重点修订了10门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的教学标准。

校企合作开发建设4门核心课程资源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将核心课程的电子教案、课件、试题、视频、图片等,上传到学校网络资源库,供教师备课、上课使用,学生也可进行网络课程学习。

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通过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和标准,编写了具有突出订单培养特色的《电子焊装工艺实训》、《空调安装与维修实训》和《液晶电视机故障检测与维修实训指导书》3本校本教材。

(三)创新教学模式

1、方法创新: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举办述课比赛、教案评比、专题讲座、技能比赛等活动,以观摩教学为推手,推广任务驱动、案例、项目、仿真、信息化等教学观摩,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企业人员入课堂,课堂搬到企业上。实施技能认知“仿真化”,形成做、学、教一体化。引进、开发和联合开发相结合,充实和完善仿真软件资源库,让学生在反复演练中形成技能并固化。2年来,学生在技能比赛中,取得了国家级优秀奖1个、省级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合格率达100%

2、环境创新

一是引企业文化进校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二是推行教学模块进企业,使学生在专业素质、岗位意识、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转变;三是实施冠名培养,锻造培养“准职业人”;四是举办述课比赛、教案评比、专题讲座、技能比赛等活动,更新教学理念,营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教学环境。学生在企业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中,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企业的赞誉和嘉奖。顶岗实习稳定率100%,企业满意度100%

3、考核评价创新

建立多元考核评价办法,课堂学习考核评价方式采用三级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侧重自我过程反思,小组评价注重合作过程反思,教师评价注重全程评价。考核内容多元化:以操作规范、操作过程表述、作品完整性、作品创新性、实训报告等内容为主。考核评价办法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四、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电子专业建设的指导与监督。电子专业还成立了校企工作组,由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组成,全面负责电子专业建设工作。

(二)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山西省贸易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电子专业建设项目组坚持用制度管理监督项目建设进程与标准,每月初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建设任务,月末检查、解决完成情况及问题,确保专业建设的质量和如期完成。

(三)资金保障

在两年建设期内,中央财政拨款350万元,用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

五、主要成效

(一)课程建设取得成果。

打破了与岗位需求脱节的传统课程体系,为订单企业“量身定制”了“课岗对接”的课程体系。重点修订了10门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标准,建设了《电子焊装工艺》、《彩电故障检测与维修》、《空调安装与维修》和《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4门核心技能课程。编写了《电子焊装工艺实训》、《空调安装与维修实训》和《液晶电视机故障检测与维修实训指导书》3本校本教材。校企合作开发了《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与技术》、《电工EDA技术》和《电子焊装工艺》4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平台。建成2个专业仿真实训室,扩充了空调实训室工位数。实训工位由200余个增加到约320个,完成实训项目由20余个增加到30余个,实训项目完成率由90%提高到95%以上。

(二)人才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为订单企业 “量身订制”的“课岗对接”的课程体系下,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人才质量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连续7届在山西省中职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技能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并参加了全国比赛;学生参加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鉴定合格率到100%;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良好表现,多次受到企业表彰和奖励,学生顶岗实习稳定率为100%;入企就业考核合格率为100%。良好的人才质量实现了订单企业用人称心、学生工作安心、家长满意放心的效果。

(三)校内带动,校外辐射,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校内,通过示范校重点专业的建设,带动了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所以教师都参与进来,通过改革,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创新、考核评价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训话少了,与学生的互动多了。教师讲的少了,学生做的多了,教学效果好了。在山西省中职技能比赛中,学生获中式铺床一等奖、西餐宴会摆台一等奖、影视后期制作一等奖,指导教师获CAD工业产品设计一等奖、英语口语技能一等奖。师生共同享受到了教学改革的甜头。

自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以来,来自山西省近30所中职学校的代表来我校考察重点专业建设情况,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共建的“冠名班”教学模式和专业资源库建设受到了来宾的赞许,在全省职业教育改革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六、体会与思考

(一)教学改革的目标要与企业需求对接

教学改革的依据,是企业人才需求,因此要从企业需求调研做起,只有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才能使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订单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离不开企业参与

在实现培养人才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师资、场地、管理、评价等环节都须企业参与,企业参与度越高,教学改革效果就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