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省贸易学校门户网站!

logo

  • 山西省贸易学校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校新闻首页>>教学研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42012/12/20 10:33:44山西省贸易学校管理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以课本剧为载体 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

                山西省贸易学校基础课教学部 王存风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鲁迅先生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带有情感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既是影响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只有注意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氛围。当前中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这与教师对教学资源开发不足,课堂上学生们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从而在教师枯燥的讲授中逐渐失去阅读兴趣。因此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情感为出发点,设计“新”“趣”“实”的训练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的进入文本、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享受学有所获的快乐。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把表演形式分为以下三种。

一、自述性表演——平实中见生动

一般来说,说明文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一种文章体裁,让学生学起来还是不如一般记叙文来得轻松有趣,也不及散文性文章有韵味;而在语文课本中,说明性文章却较多。它们集知识性、科学性一体,现实性强。要想把这样的文章上生动,让学生乐于参与,同时还要围绕知识点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还得要下一番功夫。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自述表演形式,把学生化身为主体。

二、朗读性表演——优美中见形象

阅读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学策划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审美性和教学行为的生动性和娱乐性。阅读的过程就是再现阅读美文的内容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感受文章内涵美、语言美、意境美的感受过程,是对文本的内涵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审美性的表演和学生的体验性的审美表演是实现文本由文字向形象转化的必然途径,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和语言培养和熏陶最有效的方法。

《项链》和《荷花淀》,语言优美,用饱含深情的朗读式的表演去诠释它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学习到课文对话部分时,我让同学分别扮演“马蒂尔德和路瓦栽;水生和水生嫂朗读,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上简单传神的动作,一篇优美抒情的文章恰如其分地用同学们的语言表达出来。

阅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用表演的形式去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同时提升,一举多得。

三、创造性表演——想象中见丰满

课文表演是一种综合艺术,要求“演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形象塑造能力,对剧本的理解和对角色的感悟能力等等。而课文并不是剧本,要变成剧本就得先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使学生在大脑里“演”出图像,这才达到了阅读的效果,做到表演与阅读结合,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想象,丰满人物的形象。

如果前面所提到的“自述性表演”和“朗读性表演”是表演的基本功,那么“创造性表演”则要比前面两种形式的难度更高,更能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卖白菜》一文,虽然较短,可是通过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这方面,我们具体做法是:

(一)让学生当好“编剧”——组织好语言

在教学中,我首先按课文内容分角色。其次,让“哑巴”“开口”说话,让场景通过“说话”活起来。配上对话,加上动作、表情,一对“沉默寡言”的父子马上变得“有血有肉”,形象生动。

(二)让学生当好“演员”——运用好语言

这里主要是从个人演技和整体效果而言。如果一个小组里有一个领悟性高的同学,无疑会让整组的表演效果倍增。因此在分组时老师最好有意识地让每一组当中至少有一个演技较出色的演员,引导大家互相合作,互相学习。

通过老师的指导,同学们的创造,表演出来的效果是让人惊喜的。

四、以表演为载体——兴趣中求发展

一般来说,语文的学习主要是围绕着听、说、读、写来训练的。在课堂教学中,阅读和表达外显为“读”和“说”。可我们往往忽视了从“读”到”说”中间的非常重要的隐性过程——“想”。由于现在加入了演,“演”前必要“想”,加大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是一个“读——想——说(演)——写”的过程。表演中能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表演后能渗透练笔,在学生拥有表演的感受后,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神态、语言的写作有了进一步地提高。

(一)因兴趣而渴望学习

宋朝理学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表演活动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兴趣,让课堂气氛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是学生感官活动的“大餐”。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催化剂,让学生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

(二)因兴趣而自主创造

表演让学生阅读延伸到课外。感受到乐趣,所以同学们在课外也喜欢表演,为了让自己小组取得好成绩,同学们自己阅读有关的书籍,找材料、编剧本、作导演、制道具,大家都在为自己的表演出点子,实在想不出办法时就找来老师帮忙出主意。一同学还在日记上写道:“为了找到一篇好文章改编成剧本,我们小组的同学连续几天忙着读课外书,这样一来,我竟然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读了十多篇的文章呢,原来读课外书也是很有意思的,我决定以后坚持读下去。”

(三)因兴趣而树立自信

表演让学生获得自信:一学生如此写道“这次课本剧表演,开始我很烦恼,因为我不怎么会说话,我很担心角色演不好会连累我们的组员。后来同学知道我画画很好,派我去制作道具,我做的道具得到了大家的表扬,我很高兴。”闪耀的演员让人追逐,幕后的小小螺丝钉也让人敬佩。这也是我和同学们在这次表演中一起悟出的“大道理”。

五、结语

语文课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不仅包含体会人物精神品质,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体现它的人文性;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并能正确运用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体现它的工具性。而且人物的精神品质必须通过语言文字的体会来展现,脱离了语言文字的思想教育难免是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教师要想通过让学生表演达到了体会精神品质的目的的同时,也要回归语文课的本性,语文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语言,它需要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让语文课本应有的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当主角,在表演中培养兴趣。但绝不能为表演而表演,也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