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专项培训心得

2015/6/30 14:29:53教务科管理员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专项培训心得

王丽萍

201488-11日,我参加了由山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山西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项培训中的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专项培训。分别听取了崔满红《学习习总书记重要批示和全国职教会议精神的体会》、徐涵《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杨进《终身学习理念中的现代职业教育》、郭苏华《基于能力的职教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欧阳河《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案例分析》等五位专家对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的解读和现代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和实例介绍。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路。现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明确了职教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策略

   1.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专业定位不清,很多学校不清楚所开设专业的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对企业调研和专业人才需求需求分析不深入。三是职业分析的结果不能科学的转化为开设的课程。四是课程标准制定时缺乏学习产出与评价标准。

2.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灵活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一是课程模式的选择要灵活。各职业学校要根据自己专业的基础与条件,科学合理的选择课程模式,不能不顾实际,盲目地套用其他国家或学校的先进做法,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二是课程开发人员的选择要实用。不要只选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部经理等人员,要选择生产一线的具有丰富职业经验,了解先进生产工艺的技术人员,他们对课程的开发更有帮助。三是课程标准的制定基于产出。课程标准的制定要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要注重学生学习成果。

3.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行业企业参与是课程改革的前提

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为目标,但作为学校的职业教育,教师必须是课程改革的主体,不能把课程改革的希望寄托在合作企业或行业专家身上。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实施者,要以新的观念来指导教学,构建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但职业教育毕竟是为行业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没有企业参与的教学改革是脱离实际的教学改革,所以一定要有企业的参与,要把企业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要通过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指导,实现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三、对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开发有了新的认识

能力为本的课程建设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提,但对其含义一直是一知半解,通过学习我明确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是对为了更好地体现“就业导向”,是对“就业导向”的补充,他着力于高质量的就业,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迁移,他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对口就业、稳定就业、合理待遇和有发展空间等几个方面。这样就要求其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和评价都要注重就业岗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是职教课程的追求。

四、对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有了新的认识

1.了解了关于教学质量的不同观点

以前认为教学质量就是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学习对教学质量有了全面的认识。教学质量可以是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可以是教育服务的质量,还可以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质量,是学生培养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综合。

2.对教学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要对教学质量进行准确的可操作的事评价,必须要构建一个合理可行的教学评价体系。目前,我们所采用的评价体系虽然也是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去做,但学校内部的评价占了主要部分,外部的评价以政府部门评价为主,且是以水平性评价居多,行业企业评价局限于考证,其他评价只是形式。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作用不明显。因此,我们要采用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有一定成效,可操作的教学评价模式,以此促进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欧阳河所长所提的三个维度的评价很科学,值得借鉴。但在每个学校具体实施时,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不能照搬照套,这样才能让教学评价发挥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