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省贸易学校门户网站!

logo

  • 山西省贸易学校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校新闻首页>>专题活动

对十八大报告理论创新的解读和思考

162012/12/20 16:32:11山西省贸易学校管理员

对十八大报告理论创新的解读和思考

——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

山西省贸易学校党委书记  冯满庆

20121214日)

 

党的十八大闭幕以后,中央迅速作出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安排部署,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我们学校按照省粮食局要求也做了安排,把学习资料已经挂在了校园内网上,最近从党委到支部和党员个人,大家都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形式进行学习。学习十八大精神,主要是学习十八大报告。今天,我在这里做个抛砖引玉式的辅导,既是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也是对学习的再动员、再推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做讲解。

一、十八大报告的十大重大理论创新和突出亮点

这十大重大理论创新和突出亮点,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靖北教授总结提炼出来的,我借用过来了。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历史定位。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是对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阐述。报告准确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主要贡献,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十八大是这样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三者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出了新拓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原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总局是“四位一体”,没有“生态文明建设”,由原来的“四位一体”,拓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报告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奋斗热情。

五是提出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新的关键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转变发展方式像改革开放一样,是关系我国发展命运的战略抉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新的革命。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四部分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主线”,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四个着力”(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五个更多”(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的发展思路,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大任务。报告围绕主题主线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对于我们从全局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动员各方力量,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六是对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思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七项重点任务。学习十八大报告第五部分,特别引人注意的有三点:一是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将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进行了阐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提出,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二是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提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等,对于保证党和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三是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从而把社会主义法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社会上和学术界一直有一种看法,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并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多种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吸收全国各方面意见,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上,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这个概括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概括,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是对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作出了新表述。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九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了新部署。尽管‘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但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专辟一章加以阐述和部署,党的十八大还是第一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十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在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对今后一个阶段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一是把党的纯洁性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中。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就把纯洁性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中来,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保证。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曾提出学习型政党,但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是首次提出,并且将其与学习型政党并列起来,这是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目标的重要创新和显著亮点,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三是提出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反映了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对自身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四是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过去,只是讲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次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并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放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前面与之并列,说明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也指明了加强党的建设的路径。五是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丰富了党的建设的内容,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蓬勃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二、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政治体制改革还相对滞后。从一定意义上讲,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影响和制约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而政治体制改革的难点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改革。执政党自身的改革带有根本性,左右着其他一切改革事业。因此,我认为,必须按照报告在党建设部分中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具有崇高威信的党,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的党,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党。

从哪些方面去创新呢?我在这里提五个创新。

一是在观念上创新。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关于中国是搞市场经济还是搞计划经济,争论不休。人们还固守着“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的思维定势,固守着这种传统观念。198987日的《理论信息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经济领域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十二个表现》署名文章,把崇尚市场经济的作用列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第八个表现。有的地方还对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的文章作者进行了追查。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观念没有变革。

1992年118日至2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还是姓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一位世纪老人打破了旧观念的束缚,用全新思维为中国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由此可见,观念的变革是多么的重要。没有观念的变革,一切都无从谈起。党的建设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观念上的突破,大家还是在老一套的思维定势里转圈圈,那么,转来转去还是在这个圈子里。

二是在理论上创新。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理论不断地得到发展,有了许多创新。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强化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新论断 ;在反腐倡廉建设上,提出了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之中,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等等一系列的要求。但是,我觉得理论创新的元素还不够,远远没有突破原有的理论框框。如果没有理论上的新突破,也难以在其它方面有突破。

三是在制度上创新。制度是根本性的东西。这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在党建方面制定了不少制度,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等、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单独或者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制定法规制度60余部,各省(区、市)纪检监察机关起草制定反腐倡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达500余件。这些制度和文件是越来越多了,但是,腐败也越来越严重了,大案要案在增加,层级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说明我们的制度设计有重大缺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解决我们党的问题,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必须在制度上创新。

四是在机制上创新。有了制度,不按制度办事,怎么办?没有办法。因为,没有一套让他必须按制度办事的机制。机制是什么,是制度加上落实制度的办法和程序。只有制度,没有落实制度的办法和程序,制度就是摆设。我们党出现的许多问题,是机制问题。制度制定出来了,这个领导觉得对他有利他就执行,对他没有利他就不执行,没有人能对他怎么样,因为没有一套让他不得不执行制度的机制,没有一套他一旦不执行,马上就会受到惩处的机制。所以,他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没有被监督的人,好人也会变成坏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能靠自觉,只能靠可行的制度和科学的运行机制。

五是在实践中创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革创新,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一步步向前推进而取得成功的。党的建设也应如此,当然,党建问题实际上是政治问题,是政权问题,要比经济体制改革更复杂。但是,再复杂也得去大胆地实践。2012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2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大事件。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小平同志用这番话为20年前的改革开放吹响了进军的号角,而在2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推进党建科学化,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举步艰难的情况下,小平同志的这番讲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恰在此时,党的十八大胜利举行,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地实现了新老交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政治舞台上一亮像,就赢得了许多赞许。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最近视察广东时,再次说:我强调“空谈误邦,实干兴邦”,而且住的是普通宾馆,吃的是自助餐,不封路,不事先安排,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歧山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时,不让念稿子,随时插话问情况,让汇报人出一身汗。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工作作风方面的一些新变化,我们也看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朝气和决心。我们相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定能带领全国8000万党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我们的党带向胜利的未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