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省贸易学校门户网站!

logo

  • 山西省贸易学校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校新闻首页>>教学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由“会做题”转向“会做事”

1302014/5/14 9:07:41山西省贸易学校管理员

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由“会做题”

转向“会做事”

——计算机应用专业典型案例之二   

  要: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岗位工作过程需求改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习任务,不断创新教学环节,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由“会做题”向“会做事”转变,为学生今后学习和职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各行各业向信息化方向的升级,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要求有所提升,要求学生会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却与职场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改革背景

“不会对调查问卷进行结果统计、制作分析图表”、“不会制作产品宣传演示文稿”、“不会分析和处理数据、制作调研报告”、“看着纸张文稿打字速度很慢”……,一条条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反馈意见,说明了学生学完后不会“做事”,其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未达到实际工作的要求,也反映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实际职场工作的需求相比,存在差距,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通过分析归纳,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主要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理念陈旧

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灌输,以“取证”为最终目标,忽视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单向知识、技能传递,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不同的专业背景;以一本固定教材为载体,照本宣科,“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

2、教学内容脱离工作需求

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实用性不强,学生学了知识和技能后不知道有什么用,更不知道怎样与工作、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教师直接用取证考试题库中的模拟题作为学习任务,学生只会“做题”;或者,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是孤立、片面的小任务,没有融入工作需要的内容;又如,长期以来,学生的录入技能训练和测试都采用打字软件,是“屏幕对照”训练,而没有进行“纸张对照”录入训练和“听打”训练,与实际工作不一致。学习任务与职场需求没有建立有机的联系,课堂与社会职场脱节,最终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高、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职场要求。

3、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无论什么教学内容,无论什么学情,一律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操作”的方法,以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另外,教师自己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经验,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能力要靠学生自己课外去训练”,在教学中只重视教知识和单项技能,而对学生缺乏“制订计划、进行决策、检测评估”等能力的培养。例如,受取证应试影响,教师强化诸如给某段文本设置何种字体、多大字号等操作要求具体、明确的单一“做题”训练,而弱化训练学生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使用计算机、如何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只会服从具体命令完成操作,一旦遇到实际问题,总是“无从下手”,不能学以致用。

4、考核评价偏离培养目标

教师将学生通过“取证”作为考核评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成绩的方法,“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要考试合格便万事大吉,导致多数学生机械地学习,死记硬背操作步骤,不会综合运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

总之,传统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只会机械“做题”,不会“手脑并用”去“做事”,并且“做成事”,这些都凸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我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进行了改革。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一)课程改革思路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学完后只会“做题”却不会“做事”(工作)的问题,结合课程新课标,我们提出“基于职场需求,促进学生从“做题”向“做事”转变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思路。“做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职场需求”是指教师按照职场的需求,设计体现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与职业密切联系的真实的或仿真的工作任务来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逐渐具备在动态的真实职业情境中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做事”的能力。从“做题”向“做事”转变的教学,是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的最优化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师,重点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

1、鲜明的职教理念作为行动先导

学以致用、能力本位。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目标,主要是为了提升就业能力,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即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标准也指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以致用”,突出“能力本位”,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做学教一体化

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也强调:在职业教育中要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有别于普通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做学教一体化”是我们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3、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既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学生终身发展搭建平台,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利用计算机来分析、获取和处理信息,形成综合能力。

(二)课程改革实践

1、创新教学内容,任务驱动,实施教学

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能在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应与实际职业岗位联系,突出操作性和应用性。尤其是为了使今日的学生能适应明日的需求,使学生既能获得就业准备,又能获得继续学习的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就更应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未来实际工作要求,这样,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职场上就能学以致用。

具体的工作,我们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深入企业调研,重构教学内容

通过企业调研、访谈、毕业生反馈等方式,我们了解到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不同,因此,我们确立了“服务专业,实用为主”的原则来重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即从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出发,调整、扩展教学内容。根据专业不同,教学重点有所偏重。例如,我们经过企业调研得知,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应熟练计算机常用操作,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日常办公,因此,其教学就应侧重办公软件、五笔录入技能、网络化办公;同时还则侧重Excel数据处理与分析和Internet应用。根据专业需要,扩展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将来如果从事信息管理工作,查找引用函数VLOOKUP()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多,虽然教学大纲中没有,但应补充并重点学习。

  
            1  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岗位技能需求

 

     
          图2  专业教师对毕业上岗的学生进行反馈调查

                                        5 企业工程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我们摒弃以“取证”或以一套试卷作为考核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成绩的方法,改变只“重结果,轻过程”的片面性评价,而以关注学生的进步和能力发展为前提,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例如:教师利用Excel制作本课程的“学生成绩表的统计与分析”,即给每个学生建立电子的“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并通过设置条件格式和动态图表直观反映学习情况。又如,本课程成绩的考核采用平时评价、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这样,考核评价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的学习过程;既关注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计算机文化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与发展。

    

②评价方式多元化

 

通过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发展。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效果与启示

1、教学改革效果

经过一年半的教学改革探索,获得了初步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习成效

课改实施以来学生考试合格率均为98%,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2012级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达到100%

选派计算机应用学生参加山西省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图文混排与电子图表项目竞赛,2012年三名参赛学生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2013年三名参赛学生全部获得一等奖,其中第一名已被某企业录用,从事文案工作。

目前,毕业生中从事本专业密切相关工作的学生占45%以上,近两年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骨干,部分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2)服务社会成果

定期组织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解决合作企业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真实的锻炼(图6学生企业实践锻炼)。
        
                    图6  学生企业实践锻炼

3)课程建设成果

①解决了学生学习后不会“做事”的问题。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就是“做事”(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完成任务,亲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习得“如何做事”(如何解决问题),特别是通过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与职场的“零距离”对接,这将促进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合作,“手脑并用”,在做中学、学中做;下课后,学生也能主动地利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③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外,其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倾听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而这些综合能力的提高,将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改革启示

1)教学改革需全员参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需全员参与,不能“单打独斗”、只停留在个别教师的微观基础上,我校营造了一个改革的大环境,每个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都要深入研究与实践,并充分发挥学校教研室集体的力量,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所有的学生都会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练出“做事”的能力,适应未来职场的要求和终身发展的需求。

2)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以往计算机教师只掌握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可担任工作,教师通常只教给学生计算机的具体操作,至于如何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那是学生自己琢磨的事。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要求计算机教师了解所任教专业,要明确所任教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深入一线,进行专业调研,要熟悉社会、企业对中职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要熟悉学生今后在职场中用计算机完成的工作任务,合理地将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将其转化成学习任务,并且要不断的、及时的进行更新。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处理好学生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如何制定更科学的评价标准、设计更合理的评价表,教学资源的开发等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这将是我们亟须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应始终坚持以应用为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基于职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设计凸显职教特色的学习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实施教学,使学生由“会做题”转变成“会做事”,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持续地发展。

 

 

2)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学习任务

国家统编教材中固定统一的学习任务无法结合所有专业的特点,不能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若设计的学习

任务贴近职业、符合未来就业方向,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由被动吸收转为主动探索。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根据职场调研企业需求,结合专业知识、专业需求、专业特点,设计出体现

职业特色、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计算机知识、技能在本专业中的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哪些问题,在职场中如何应用,进而促进学生学会在动态的职业情境中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组织专业教师设计了五个教学项目25个教学任务,具体内容见表1


 

1 教学项目与任务

 

 

项目一

搭建微型计算机

工作平台

任务1  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任务2  认识计算机

任务3  搭建微型计算机工作平台

任务4  计算机中的数与信息编码*

任务5  学会连接常用外部设备

任务6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任务7  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项目二

办公数据管理

任务1  Windows7基本操作

任务2  资料归类整理

任务3  系统维护

任务4  资料收集

项目三

常用文挡的制作

任务1  定制公司简介

任务2  公司简介的排版

任务3  制定公司考勤制度

任务4  设计“会员登记表”

任务5  设计制作晋商文化宣传海报

任务6  设计制作信封

项目四

学生信息管理

任务1  创建学生信息表格

任务2  学生成绩表的统计与分析

任务3  利用图表统计分析“学生单科成绩”数据

任务4  学生数据的查询

项目五

制作“美丽山西“演示文稿宣传片

任务1  创建演示文稿

任务2  制作动感幻灯片

任务3  应用幻灯片母版及自定义版式

任务4  放映演示文稿

学生通过完成上述任务,不仅体验到计算机高效、快速地处理数据的特点,同时感受到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好处,体会到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对专业学习及将来工作、生活的重要性。

3)规范表述教学课题,明确描述学习任务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用“做什么事?”、“怎么做?”来规范表述教学课题。即:教学课题的主标题是“做什么事?”(采用动宾结构表述),副标题是“怎么做?”(计算机解决办法)。例如,定制公司简介、设计制作晋商文化宣传海报、设计制作信封等等。我们对每个学习任务进行明确的任务描述,以创设真实情境,同时对综合性强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以符合实际情形。例如:设计了“设计制作信封批量发送会议邀请函”的学习任务,任务描述如下:公司要求随时将晋商文化的动态信息发送给每个会员,以保证晋商文化协会会员及时了解晋商文化研究动态。公司安排小张根据收集到的会员信息,使用Word中提供邮件合并的方式制作信封,以方便给每个会员发送信函。信封的样式如图3所示。


                             3 合并邮件功能制作信封

在此学习任务中,学生的角色定位就是公司的行政文员,自然而然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学生在明确任务后,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此类邀请函的特点,得出结论:邀请函基本内容相同,只有诸如“姓名”、“称谓”等不同。如何符合文秘人员的工作要求,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教师自然地引出解决办法:利用Word邮件合并功能批量制作发送邀请函,结合实际工作的情形,又顺理成章地把任务分解为三个任务:制作邀请函模板、批量制作打印邀请函、批量发送电子版邀请函到会员电子邮箱。

总之,我们把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情境与学习内容关联起来,学生能够将当前的计算机学习和将来工作的具体应用相联系,当毕业后到工作岗位时也就能得心应手地用计算机“做事”了。

    2、教学团队和基地建设

1)团队建设

目前,课程教学团队共有专职教师5名,兼职教师5人,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已达到1:1;课程负责人具有多年从教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专职教师全部具备双师素质,兼职教师全部是企业的中坚力量。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包括多媒体实训室、网络综合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等13个实训室,完全能够满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堂任务驱动教学的需要。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计算机应用专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2个,目前已与山西中联信、山西华兴科软、山西同昌、京考图文快印公司等实训基地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教学方法突出综合能力培养

计算机应用专业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突出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1)基于行动导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我们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活动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统一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计算机教师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各种因素,选择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例如,针对融合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制作‘美丽山西’演示文稿宣传片”,每个学生团队通过搜集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资料完成自己的作品,同学们自己分工、合作,制定搜集方案,自己设计脚本,按照自己的计划设计实施,自己对比任务要求和评价标准进行检查,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使所有学生都经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组织者与协调人。

通过“做中学,做中教”,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学生作品“美丽的山西”

2)着眼长远发展,注重教会学生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此话既点明了教学的目的,又点明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可以终身学习、持续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授人以渔”,即重视“如何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小组讨论掌握的内容,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对于核心内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内容,教师采用讲授法,同时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学会方法,以便遇到类似问题时能举一反三。

3)考核评价体现多元化

评价的目的既是帮助学生改进自身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享受每一小步成功的喜悦,又是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

①评价主体多元化

我们从不全面的教师单向评价转为多向评价,即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企业参评相结合的方法。例如,教师对每个学习任务都设计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的评价表,并引导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这样,学生从评价的旁观者成为评价的主人,既关注自己的学习,也关注同伴的学习,还关注小组合作的学习;既乐于接纳不同意见,也欣赏同伴的优点,还敢于提出合理建议;学生通过主动、客观的自评和互评,对自身学习进行反思,并从反思中完善认知,进而不断进步、提高;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