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改进

1152018/4/26 15:15:18经济管理系

《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改进

 

201712 7 日,经济管理系开展了题为“《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改进”的主题教研活动,由郑文萍老师主讲,全体教师参与讨论。她主要分析了:用什么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总结出通过实践教学形成的可行的做法。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适合统计教学的方法

一是表格归纳教学法。 通过框图把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名词联结起来形成知识框架,然后逐层展开加以剖析,提纲挈领地板书这些名词的特点与作用,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语言说明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异同,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二是同类归并教学法。在统计基础中,有些重要名词内涵是一致的,但叫法却不一,比如,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在项目一中称统计指标,在项目四中则称为综合指标。通过把同类名词归类,帮助学生扫除障碍,理清头绪,加深了同类名词的理解,学会了灵活运用相关概念。

三是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 千方百计地搜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结合教学中的有关章节,针对性的选择,把抽象概念、深奥原理贯穿其中,精心设计出既有实用性又有现实教育意义生动活泼有感知的教学案例,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促进学生潜在思维能力的释放。

四是大量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如在讲统计调查时,统计调查方案的编制、调查问卷的设计、实地调查,均采用任务驱动法,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学生消费支出调查,分组由学生讨论编制了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并亲自做了调查,进行了分析,写出了报告,整个过程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指导者,学生兴致极高,乐在其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比以前单纯讲授的旧方法,这些方式效果显著,虽然花费的时间比旧方法多一些,但是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一些知识并提高相关能力。

二、强化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方式:

一是课堂体验方式,即在课堂进行现场实验教学。例如在介绍统计学的抽样估计内容时,可以以学生的身高、血型、眼睛视力、每月消费支出等为调查内容,当场取得资料,当场进行样本资料计算,当场进行估计和精度分析,当场给出结论说明。使同学身临其境,既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又让他们直接感受到了抽样调查和估计的整个过程,从而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不再显得抽象和难学了。

二是综合实训方式。即在期末安排两周时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亲身完成某项调查工作。在同学们设计好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计算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学生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统计工作过程,效果很好。

三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即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现象很有帮助。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适应教学对象,不断改进与创新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觉主动的学习,由压力变为动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